拆婚殿前钟,一桩佛门公案里的无明与觉醒
古寺门前,青石阶上,一位母亲跪地哀哭,以死相逼女儿退婚,女儿泪眼婆娑,手中紧攥的婚书被泪水浸透,字迹模糊如命运本身,这一幕,在佛门清净地前上演,将“父母拆散姻缘”的古老命题,推到了“诸法无我”的佛理面前。
佛门虽讲随缘,却非漠然,佛经中早有“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的训诫,孝道如须弥山般巍然不动,善生经》亦明言:“父母当以五事敬亲其子”,子女并非父母意志的附庸,当父母以“为你好”之名横加干涉,这“爱”便如《维摩诘经》所警示的“爱见大悲”,实为“我执”的华丽外衣——其下深埋着对门第的虚妄执念、对命理的无明恐惧,以及对控制权的病态贪恋。
曾有一对璧人,情投意合,却因男方家世平凡,被女方父母以“八字相克”为由强行拆散,母亲在佛前焚香祷告,口称“菩萨保佑”,却不知自己正亲手斩断一段善缘,女儿被迫另嫁,十年光阴如流水,各自成家,却在一次偶然相遇中愕然发现:当年被父母诟病的“穷小子”,如今事业有成,家庭和美;而自己看似门当户对的婚姻,早已千疮百孔,母亲当年“不嫁他我就跳河”的决绝誓言,如今竟成了“赶紧复婚”的催促——这轮回般的讽刺,恰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父母执念所拆的,何尝不是他们自己心造的幻影?
那女子在重逢后,于某个清晨独坐佛殿,钟声悠悠入耳,如醍醐灌顶,她凝视着前男友教导孩子时专注的侧脸,忽然明白:当年所爱,不过是自己投射于对方身上的幻想泡影,而母亲此刻正为孙女的升学焦虑不堪——强迫与掌控的业力,如藤蔓般悄然转移了攀附的对象,却从未停止生长,她终于懂得,当年那句“你们毁了我的幸福”的哭诉,不过是另一种执迷,正如老住持的反问:“若真缘深,谁能拆散?” 拆得散的,从来不是真缘;真缘如流水,抽刀亦难断。
《维摩诘经》有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父母拆婚的悲剧,根源于“无明”的迷雾,当父母以爱的名义挥舞利刃,他们看不见自己正被“我执”的锁链束缚,更看不见子女独立人格的庄严,真正的慈悲,是如佛陀教导罗睺罗般,以智慧引导而非以强力控制。
红尘万丈,父母子女一场,本是累世因缘聚合,当“拆散”的念头升起,不妨先观照自心:这究竟是澄明的爱,还是蒙尘的私欲?佛门钟声千年回荡,非为拆散,而为唤醒——唤醒对“缘起性空”的敬畏,对他人选择权的尊重。
婚姻成败,不在结合或分离的形式,而在是否照见彼此的本性,父母若能放下“我相”,子女若能超越“怨憎”,方能在无常的业风中,瞥见那不生不灭的清明自性,这,才是佛理在婚恋冲突中给予尘世最深的慈悲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