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释海见 > 助印 > 正文内容
助印经书

住持闻言,心中如遭重击,双手合十,连连摇头,阿弥陀佛,菩萨法相庄严,岂可随意更改?袈裟乃僧人所着,菩萨何曾披过袈裟?更何况是这刺目的朱红?万万不可啊!

2小时前助印6

香火缭绕,人声鼎沸,庙宇里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众人皆仰头瞻望,目光灼灼地聚焦于殿中那尊佛像——菩萨身披一袭朱红袈裟,端坐于莲台之上,那红袈裟在烛光映照下,如火焰般刺目,竟似要灼伤人的眼睛,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闪光灯此起彼伏,咔嚓声不绝于耳,将这尊“红袈裟菩萨”摄入镜头,又迅速传遍网络,成为众人争相膜拜的“网红”。 我挤在人群里,只觉那红袈裟刺得眼睛生疼,心头却涌起一阵莫名的空茫,踌躇间,我悄然退至殿后,竟意外遇见一位老住持,他独自坐在廊下,面容枯槁,眼神里沉淀着难以言说的疲惫,仿佛承载着整座寺庙的沉重,他目光投向殿内喧嚣,又缓缓收回,轻轻叹息一声:“这尊菩萨,原本并非如此啊。” 老住持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如古井微澜,将我引向一段尘封的往事,他告诉我,这尊菩萨原本素衣无华,通体洁白,面容慈悲而宁静,宛如一泓清泉,默默流淌着纯净的信仰,几年前,一位富商踏进了这座寺庙,商人目光如炬,在菩萨像前久久驻足,随后便寻到住持,开门见山:“大师,这菩萨好是好,就是太素净了,不够显眼,不够喜庆啊!”他手指着菩萨像,语气斩钉截铁:“得给它披上红袈裟!红,才够醒目,才够吉祥,才能吸引更多香客,带来更多香火钱!”

商人却只是冷冷一笑,那笑容里裹挟着不容置疑的威势:“大师,您看这庙宇,年久失修,处处需要银钱,只要按我说的做,我立刻捐一大笔钱,重塑金身,修缮殿宇,让这庙宇香火鼎盛,岂不两全其美?”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却字字如冰锥:“若是不肯……这庙宇还能支撑多久,大师心里想必也有数吧?”

住持沉默良久,殿外风声呜咽,仿佛也在为这即将被涂抹的素白而悲鸣,他抬眼望向那尊素衣菩萨,菩萨低垂的眼睑仿佛正凝视着他,那目光里是千年不变的悲悯,还是无声的诘问?他最终缓缓闭上双眼,一滴浑浊的泪无声滑落,渗入僧袍的褶皱里——那褶皱,竟也似菩萨素衣上被强行裹覆的痕迹。

素衣菩萨被披上了商人指定的朱红袈裟,那红绸缎料,在工匠手中被精心剪裁、包裹,一层层覆盖住原本的洁白,当红袈裟最终披上菩萨之身时,整个大殿仿佛被投入一片刺目的血光之中,商人满意地抚掌大笑:“好!这才够气派!这才像能保佑人发财的样子!”

从此,这尊“红袈裟菩萨”声名鹊起,香客如潮水般涌来,殿前终日烟雾缭绕,喧嚣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挤到菩萨像前,虔诚跪拜,口中念念有词,所求无外乎升官、发财、姻缘、子嗣……他们将大把的钞票塞入功德箱,铜钱落下的叮当声,清脆而密集,仿佛无数细小的鞭子,抽打着殿宇古老的梁柱,那声音,在住持听来,竟似一声声敲在心上,又痛又响。

老住持讲到这里,声音愈发低沉沙哑,他颤巍巍地站起身,引我再次步入大殿,此刻殿内香客稍稀,他缓缓走到莲台前,伸出枯瘦的手,轻轻抚过菩萨像的基座,他的手指停留在袈裟下摆一处不易察觉的褶皱里,指尖微微颤抖:“你看这里……”他低语着,声音轻得几乎被殿外的风声吞没,我顺着他的指引,凝神细看——在那耀眼的红绸边缘之下,竟隐隐透出几道素白衣袍的褶皱痕迹!那被强行覆盖、被华丽红绸深深掩埋的素白,如同被遗忘的古老经文,在朱红的威压之下,顽强地透出一点纯净的底色。

老住持的手久久停在那里,仿佛在触摸一段被强行篡改、却无法彻底磨灭的记忆,他抬起头,再次望向菩萨低垂的眼睑,那目光依旧悲悯,穿越了鼎沸的人声与缭绕的俗烟,也穿越了身上这层刺目的、并非属于他的红装,殿内烛火摇曳,将菩萨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壁上,那影子巨大而沉默,仿佛一个无声的诘问,悬在喧嚣之上。

夜深了,香客散尽,大殿终于归于沉寂,老住持独自一人,久久伫立在菩萨像前,清冷的月光透过高窗,斜斜地洒落下来,照在那袭朱红袈裟上,月光下的红,失去了白日的喧嚣与灼热,显出一种奇异的、近乎凝固的暗沉,宛如凝结的血色,殿内一片死寂,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毕剥声,他仰望着菩萨低垂的眼睑,那目光在幽暗中显得格外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也穿透了他内心的挣扎与荒芜。

殿外,夜风呜咽着掠过檐角,仿佛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在空旷的庭院里回荡不息。

菩萨依旧垂目,悲悯如初,那袭刺目的红袈裟,在月光下如血般凝固——它裹住的岂止是一尊泥胎?分明是人心深处那点被镀金、被供奉、被物化得面目全非的欲望投影。

老住持枯立着,他最终成了这尊“红袈裟菩萨”最沉默的守夜人,在香火鼎盛与信仰荒芜的夹缝里,他守着一尊被篡改的偶像,也守着一段被红绸覆盖的素白记忆——那素白,是信仰未被染指前的原初面容,在喧嚣的香火与叮当作响的功德钱深处,它静默如谜,却如月光下袈裟褶皱里透出的那抹素白,成为刺目俗艳中一道无声的诘问:当神圣沦为欲望的华丽包装,我们膜拜的,究竟是佛前的莲台,还是自己心中那永不餍足、渴求镀金的深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助印经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ihaijian.com/zhuyin/1750.html

“住持闻言,心中如遭重击,双手合十,连连摇头,阿弥陀佛,菩萨法相庄严,岂可随意更改?袈裟乃僧人所着,菩萨何曾披过袈裟?更何况是这刺目的朱红?万万不可啊!” 的相关文章

点燃读书热情:助印经书带来阅读革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征服了文字,通过书籍传承智慧,启迪思想。助印经书无疑是推动阅读革命的一项重要举措。助印经书的手段和方式不断创新,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宝藏的大门,点燃了读书的热情,引领着阅读的革命。传统经书的助印:守护文化瑰宝 传统经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代智慧的结晶。为了...

通往永恒之门,道教经书的奥义

道教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哲学思想之一,以“道”为核心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条通向永恒之门的智慧之路。道教经书是道教智慧的重要载体之一,蕴藏着深邃的道义理念和实践指南。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索道教经书的奥义,带您领略道教思想的广阔世界。一、《道德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德经》是道教经典之首,由老子所著,...

大悲咒:拨云见日的灵丹妙药

大悲咒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它是觉悟和安慰心灵的灵丹妙药。这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大悲咒的由来、内涵和功效。大悲咒的由来大悲咒源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又称为千手千眼观音心咒。相传这首咒语是观音菩萨亲自传授给弥勒菩萨的,以拯救众生于苦难之中。大悲咒的内涵大悲咒强调慈悲和智慧的力量,通过诵念大悲咒,人...

首选之道:助印经书的绝佳去处

作为一位传统修行者,寻找一个安静祥和之地,能够专心地助印经书,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地方既能够帮助我们营造平静的内心,也能够有效提升我们修行的品质。而在众多选择中,有一个绝佳去处低调而珍贵:古老的寺庙。寺庙: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寺庙作为古老而神圣的场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它们通常隐藏在人迹罕...

印经书助我修心修业,我要去哪找印刷厂?

印经书助我修心修业,引领我走上修行之路。印经书作为佛教重要的文化载体,对于佛教徒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然而,想要拥有一本印经书并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家可靠的印刷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寻找印刷厂的方法以及印经书的重要性。印经书的重要性印经书在佛教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经书中蕴含了佛陀的...

如何找到最适合助印经书的地方?

助印经书是佛教传播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找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助印,可以确保经书质量和宣传效果。本文将介绍寻找最适合助印经书的地方的方法与技巧。确定助印目的地的类型在寻找适合助印经书的地方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助印的目的地类型。可以选择寺庙、佛堂、佛学院、佛教图书馆等具备佛教氛围的地方。根据自己的计划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