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释海见 > 第5页

玄奘西行,丝路孤旅的千年精神丰碑

7天前助印
穿越时空的精神坐标在GPS导航普及的今天,我们难以想象一位僧侣仅凭星象与信念,用双脚丈量五万里山河,公元7世纪,玄奘大师的西行壮举不仅改写了佛教传播史,更在丝绸之路上树立起文明互鉴的永恒丰碑,当"一带一路"倡议重现这条古老商道,玄奘精神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既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跨文明对话.....

佛陀的教诲与比丘修行之道

7天前助印
"复告诸比丘"的背景与意义在浩瀚的佛教典籍中,"复告诸比丘"这一表述频繁出现于佛陀对僧团弟子进行重要开示的场合,佛陀之所以采用"复告"——即反复强调的方式传授教义,蕴含着深刻的教化智慧:因材施教的慈悲:佛陀的弟子们根器各异,智慧深浅不同,有些人闻法即悟,有些人则需要循序渐进,佛陀以不......

辽西文化瑰宝之旅,从北票市探访千佛寺石窟

7天前助印
在辽宁西部的苍茫山峦间,北票市如同一颗镶嵌在历史长卷中的明珠,这座因煤而兴却以文脉绵长著称的城市,不仅承载着工业文明的记忆,更守护着鲜为人知的文化瑰宝——向西南行进30公里,大凌河畔的悬崖绝壁上,距今1500余年的千佛寺石窟正以斑驳的雕刻诉说着佛教艺术在关外的传奇,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隧道,探寻这条融...

基督教与佛教,信仰、教义及实践的核心差异简析

7天前助印
信仰基础的比较基督教的信仰体系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一神论宗教之一,其信仰体系围绕独一真神展开,基督教徒信奉三位一体的上帝——圣父(耶和华)、圣子(耶稣基督)和圣灵,视其为宇宙的创造者与至高主宰,基督教的核心教义认为,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通过"道成肉身"降临人间,以无罪之身为人类的罪孽受难,......

印度教与佛教,历史渊源、核心差异与宗教关系辨析

1周前 (09-08)助印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体系之一,其历史根源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吠陀时期,与亚伯拉罕宗教不同,印度教并非由单一先知或创始人创立,而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合印度次大陆多样的信仰传统、哲学思想和修行实践逐渐形成的综合性宗教体系。印度教的核心经典构成了一套丰富......

清心见性,佛经揭示的心灵净化智慧

1周前 (09-08)助印
佛经中"清心"的三重维度本体论:心性本净的实相《大乘起信论》揭示"自性清净心"的深刻命题,如同乌云背后的晴空永不染污,敦煌写本P.2055中"心如明镜台"的著名譬喻,在惠能"本来无一物"的顿悟中完成超越,现代脑科学研究显示,禅修者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活动显著降低,印证了佛经"狂心自歇"的科学性。......

数字时代下抖音视频如何成为佛法传播的新途径

1周前 (09-08)助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宗教传播革命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抖音凭借其碎片化传播、算法精准推送的特性,已成为当代社会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据《2023中国宗教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佛教类短视频账号增长率达217%,形成了独特的"指尖佛法"现象,这种传播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寺庙讲经的时空壁垒,更通过可视化、场景化的.....

15岁少年与佛经的对话,一段早慧的心灵修行之旅

1周前 (09-08)助印
多元动因交织家庭信仰的潜移默化在近四成持诵佛经的青少年案例中,家庭环境的熏陶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家庭往往保持着晨钟暮鼓的修行传统,父母将《心经》《金刚经》等经典诵读融入日常生活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家庭更注重引导孩子理解"诵经不在口念而在心行"的真谛,通过组织家庭共修、寺院参访等活动,让佛经......

宗密,禅教合一的佛学大师与智慧行者

1周前 (09-08)助印
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宗密(780-841)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佛学巨匠,作为华严宗第五祖兼荷泽禅系传人,他创造性地构建了"禅教合一"的理论体系,成功弥合了唐代佛教"教禅之争"的思想鸿沟,其学说不仅深刻影响了中晚唐佛教的发展走向,更成为东亚佛教哲学的重要理论源泉,本文将从生平轨迹、思想创新与历史影响...

拜菩萨是否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

1周前 (09-08)助印
心性为本的礼拜观佛教经典《金刚经》明确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一根本教义揭示了佛教"心性为本"的修行要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中更提出"菩提只向心觅"的修行观,强调真正的礼拜不在于外在形迹,而在于内心的觉醒与虔诚,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高僧道宣律师在《四分律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