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释海见 > 助印 > 正文内容
助印经书

云中君,菩萨乘龙图的东方超越论

5小时前助印8

当敦煌莫高窟里那束斜阳,终于缓缓移过菩萨乘龙图的壁画,我屏息凝神,目光被那画面牢牢攫住:菩萨端坐于龙背之上,衣袂飘然,面容安详;那龙则昂首腾跃,鳞甲分明,仿佛正欲挣脱壁画的束缚,直上云霄,这图景,这瞬间,如一道闪电劈开混沌,引我深思:为何是龙?为何是菩萨?这奇妙的组合,究竟在诉说着东方文明怎样一种独特的超越性?

菩萨乘龙图,其渊源可追溯至佛教东传后与华夏本土文化的深度交融,龙,在华夏文明中,是司云布雨、泽被苍生的神物,是皇权天命的象征,更是沟通天地的灵媒,而菩萨,在佛教中,是“觉有情”,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慈悲化身,当大乘佛教在中土广泛传播,菩萨信仰日益深入人心,其形象也必然经历本土化的重塑,那腾云驾雾、能大能小、变化莫测的华夏神龙,便以其非凡的威仪与力量,成为承载菩萨、彰显其广大神通与慈悲济世精神的理想坐骑,这绝非简单的图像拼凑,而是两种深厚文化在精神内核上的共鸣与契合——龙所代表的宇宙伟力与菩萨所象征的救世宏愿,在华夏的审美与信仰土壤中,完美地融为一体。

若将目光投向西方,其超越性的表达常如但丁《神曲》中描绘的天使,生有巨大羽翼,轻盈而决绝地飞离尘世,直抵纯粹光明的天堂,那是一种垂直的、向上的、趋向绝对彼岸的超越,天使的翅膀,是挣脱地心引力的象征,是对此岸世界的彻底扬弃,西方艺术中,无论是拉斐尔笔下云端圣洁的天使,还是哥特式教堂尖顶直刺苍穹的线条,无不传递着这种“离地飞升”的强烈渴望。

菩萨乘龙图所展现的东方超越性,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路径与气质,菩萨并非振翅高飞,而是端坐于龙背之上,龙,这一神兽,其腾跃之姿固然令人神往,但其形象本身却深深植根于华夏的宇宙观与自然观,龙能潜于深渊,能行于大地,能飞于九天,它本身就是贯通三界、连接天地的神圣纽带,菩萨乘龙,其超越性并非表现为对尘世的弃绝,而是一种“即超越即内在”的圆融境界,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并非高悬于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通过龙这一媒介,深深契入并转化着此岸的世间万象,这超越是“乘”而非“飞”,是驾驭着宇宙的伟力(龙),而非脱离它,龙不是逃离地心引力的飞船,而是接通天地能量的导管,菩萨端坐其上,其超越性恰恰在于对这伟力的深刻理解与慈悲驾驭,使其服务于普度众生的宏愿,这是一种“不离世间觉”的超越,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东方智慧在图像上的绝妙表达。

这种独特的超越性,其思想根基深植于华夏儒释道交融的沃土,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理想人格(君子、圣人)的超越性正在于其道德实践能“赞天地之化育”,在伦常日用中体认天道,道家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其逍遥游的境界,是顺应自然大道而获得的绝对自由,而非物理空间的逃离,庄子笔下“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至人,其精神翱翔正是建立在对宇宙大化流行深刻体悟的基础之上,大乘佛教传入中土后,其“世间即涅槃”、“烦恼即菩提”的思想,与本土的入世精神、天人合一观念深度交融,催生了“人间佛教”的理念,菩萨道的精神核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其超越性正体现在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在度化众生的实践中证得无上菩提,菩萨乘龙图的意象,正是这种“悲智双运”、“即世超越”的佛学思想与华夏固有的天地贯通、天人合一宇宙观完美结合的艺术结晶。

菩萨乘龙图所昭示的东方超越性,对困顿于“躺平”与“内卷”两极撕扯的现代心灵,不啻为一剂清凉的醒世良方,它启示我们,真正的超越并非逃避现实责任的“佛系”躺平,那只是精神的自我放逐;亦非在功利泥潭中耗尽生命能量的盲目“内卷”,那无异于作茧自缚,菩萨乘龙图所彰显的,是一种“即超越即内在”的生命智慧——它要求我们既要有“乘龙”的超越视野,在精神上保持对更高境界的向往与觉知,不被眼前琐碎完全淹没;同时又要具备“驭龙”的入世担当,以菩萨般的慈悲与智慧,积极投身于改善现实、服务众生的具体实践,这是一种脚踏大地、心向苍穹的平衡之道,是在尘世烟火中淬炼精神高度的修行。

凝视着壁画上那凝固千年的庄严与灵动,菩萨的宁静与龙的奔腾在时光中达成了永恒的和谐,这东方超越性的具象表达,其伟大之处在于它从不教人厌弃足下这片承载苦难与希望的土地,菩萨乘龙,非为逃离,而是为更深情地俯视与担当,龙脊上的菩萨,正是我们每个灵魂的隐喻——在尘世的风浪中,既要如龙般积蓄力量,亦需如菩萨般持守悲悯与澄明。

当精神真正驾驭了生命伟力,超越便不再是彼岸的幻影,而成为此岸行走的姿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助印经书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hihaijian.com/zhuyin/1664.html

“云中君,菩萨乘龙图的东方超越论” 的相关文章

印经书带来的神秘力量,助您获得福报!

随着时间的流逝,印经书在佛教徒中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印经书是一种富有神秘力量的法宝,由吉祥文化纹样和经文组成。其独特的特点使得每本印经书都被佛教徒视为一种重要的福报工具。印经书给人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助力他们获得福报。本文将揭示印经书背后的神秘力量,以及它是如何助您获得福报的。印经书的内在力量每本印经...

福满乾坤:助印经书功德带来无尽福缘

佛教中有句古老的箴言:“功德无量,福德满乾坤。”助印经书是一种弘扬佛法、扩展福缘的至善之举。助印经书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它将福报不断扩大,不仅能为印刷经书的人带来福报,还能让读经者在阅读中获得智慧和启迪。助印经书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带来了无尽的福缘。助印经书的背后意义 助印经书并不仅仅是慈善行为,更是...

畅行造福:助印经书功德永流传

佛教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千年智慧与启迪感悟的精髓,助力佛教教义传播普及。助印经书,既是传承佛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佛教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一环。一、助印经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助印经书是为了推动佛教教义的传播,让佛法普及于世。佛经教义合乎天理,弘扬善念,引导人们远离烦恼痛苦,追求内心的平...

弘法寺印经书,传承千年智慧!

弘法寺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独特的存在,以其千年传承的智慧和独特的印经技艺而闻名于世。自建寺以来,弘法寺一直将印经工作作为最为重要的任务,以传播佛法为己任。经过千年的不懈努力,弘法寺的印经书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智慧和价值透过岁月的洗礼,愈发彰显。印经书:千年智慧的化身 印经书,作为佛教寺院非常重要的...

解读大悲咒:打开心灵的密码

作为佛教中最具威力的经文之一,《大悲咒》以其深沉的禅意和悲悯的力量,被视为打开心灵密码的一把钥匙。大悲咒的背后蕴藏着的世界观和修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侧面看到生命的真相,寻找内心平静的宝藏。大悲咒的来源和简介大悲咒最早出现在《大毗婆沙论》中,被誉为“我的心咒”,由观世音菩萨口传,秘传于世。大悲咒全长千...

提升福报的秘密:助印经书转运

众生一生追求福报持久,都希望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受益无穷。在佛教中,助印经书转运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提升福报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积累功德、净化心灵,进而舒缓痛苦、获得福泽。转运的意义和目的助印经书转运是指通过印制和散布佛经来回向社会利益的方式。佛教认为,通过广印佛经,可以扩大功德的范围并使福报...